穆罕默杜·布哈里(Muhammadu Buhari)是尼日利亚现代政治史上最具争议却又不可忽视的人物之一,作为前军事统治者(1983-1985)和两度民选总统(2015-2023),他的政治生涯贯穿了尼日利亚从军政府到民主转型的关键时期,布哈里以反腐、安全改革和经济调整为核心政策,但其执政成果却饱受赞誉与批评的双重评价,本文将探讨他的政治轨迹、政策遗产,以及他对非洲人口第一大国的深远影响。
从军人到总统:布哈里的政治崛起
布哈里的政治生涯始于军事领域,1942年出生于尼日利亚北部卡齐纳州的他,早年接受军事训练,并在英国和印度进修,1975年,他参与推翻雅库布·戈翁(Yakubu Gowon)政权的政变,首次进入权力核心,1983年,他以陆军少将身份发动政变,推翻民选总统谢胡·沙加里(Shehu Shagari),成为军政府首脑。
军政府时期的强硬作风
布哈里在短暂的军政府统治期间(1983-1985)以铁腕手段闻名,他发起“反浪费战争”(War Against Indiscipline),严惩腐败、迟到和公共秩序混乱,甚至对违规者实施当众体罚,尽管这些政策短期内改善了社会纪律,但其威权色彩和压制言论自由的做法引发广泛争议,1985年,他被易卜拉欣·巴班吉达(Ibrahim Babangida)发动的政变推翻,此后沉寂多年。
民主时代的回归与总统生涯
2003年起,布哈里多次以候选人身份参选总统,但均告失败,直到2015年,他凭借“改变”(Change)的竞选口号,击败时任总统古德勒克·乔纳森(Goodluck Jonathan),成为尼日利亚史上首位通过选举击败现任总统的反对党候选人。
核心政策与挑战
-
反腐斗争
布哈里将反腐作为执政核心,成立“总统反腐败顾问委员会”,并推动追回数十亿美元被窃取的公共资金,批评者指出反腐行动具有选择性,主要针对政治对手,而盟友鲜少被追究。 -
安全危机与博科圣地
尼日利亚北部的恐怖组织“博科圣地”(Boko Haram)是布哈里政府的首要安全威胁,尽管军方在2016年宣称收复大部分被占领土,但恐怖袭击仍持续发生,绑架和暴力事件频发,暴露了安全战略的局限性。 -
经济困境与改革争议
布哈里上任时,尼日利亚正面临油价下跌和经济衰退,他推行外汇管制和本土化政策,试图减少进口依赖,但导致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飙升,2020年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剧经济压力,引发民众不满。
争议与遗产
布哈里的支持者称赞他“清廉正直”,认为他在腐败横行的尼日利亚树立了道德标杆;反对者则批评其政策缺乏连贯性,未能解决贫困和基础设施落后等根本问题。
民主与威权的双重面孔
尽管以民选总统身份执政,布哈里仍被指控压制异见,2019年,他暂停首席大法官职务的举动被视作对司法独立的干预;媒体和公民社会也多次抗议政府限制言论自由。
地区与国际角色
布哈里积极推动西非区域合作,主导尼日利亚在“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”(ECOWAS)中的领导作用,但在国际层面,尼日利亚的外交影响力并未显著提升,部分归因于国内问题的牵制。
未竟的改革与历史评价
2023年,布哈里结束八年任期,将权力移交给继任者博拉·提努布(Bola Tinubu),他的离任标志着尼日利亚一个时代的终结,尽管未能完全实现竞选承诺,布哈里的执政仍为尼日利亚留下了深刻的印记:一场未竟的反腐战争、安全局势的复杂改善,以及关于民主与强权治理的持续辩论。
在尼日利亚乃至非洲的政治图谱中,布哈里始终是一个矛盾体——既是改革者,也是旧秩序的产物;他的遗产将长期影响这个非洲最大经济体的未来走向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